江面上,疏影橫斜、斜陽浮翠,江邊上,樹影婆娑、炊煙裊裊,古鎮上,燈火闌珊、游人如梭,小區邊,三代同堂、其樂融融;這里有山、有水、有鄉愁,有城、有人、有生活,有你、有我、有記憶,有家、有業、有前程。是的,這就是之江大地如今發展的如火如荼又如詩如畫的特色小鎮。
求學工作十來年,一直告別浙江在外,從求學到就職于上海東灘顧問公司,也在從事產業和城鎮咨詢工作,但對家鄉對“浙”里小鎮卻未有過多關注。適逢今年回故鄉休假悠悠小半載,扎扎實實感受到了浙江已跟我記憶中的模樣大相徑庭,尤其是一年來特色小鎮一石激起的千層浪,讓我飽覽了詩畫江南蘊含的另類風情,確有昨日、今日、明日的不同蘊意。
15年初,特色小鎮被提及為推動產業集聚、創新和升級的契機,從而吸引了眾多的目光和關注,各地也積極為此蓄勢整裝待發。之后,指導意見出臺,對特色小鎮的創建程序、政策措施等做出了規劃,到目前,已有兩批79個特色小鎮省級創建對象公布,首批37個特色小鎮吸引了3300多家企業,完成投資480億,有5個小鎮投資已經超過20個億。
誠然,無論是浙江地區政府、各地企業、各行業業內人士,乃至全國的志士仁人都對浙江的特色小鎮報以極大的熱情,關注著這個華夏大地上的新生事物。作為新生代之江實時關注城鎮發展和家鄉變化的人,看多了城市的花團錦簇和千篇一律、鄉村的原汁原味和不明就里,竊以為,鎂光燈下的特色小鎮或許是普羅米修斯從奧林匹斯山上引下來的火種,可以燃去城鄉兩極化發展加劇之勢,為我們下一代種下各地時代記憶的種子,從而喚起明日記憶的鄉愁。
這里的特色小鎮是浙江尋覓經濟發展空間的發展創新,其前世今生在這里,未來又是否還在“浙”里,產、城、人、文或許可以給你我些許啟示。
一、產業點亮“浙”里地區印象
昨日,格林威治基金小鎮、達沃斯小鎮、硅谷、普羅旺斯小鎮等國外小鎮蓬勃發展,我們不知他們來自美利堅還是法蘭西時,卻了解到國外有這么一波波的小鎮或產業集聚區,而且他們以基金、旅游療養、科技等主導產業發展的紅紅火火,因此產業才是點亮一個地區對外印象的關鍵因素。而國內的特色小鎮處于發展前期,優勢產業在蒙昧之中,產業鏈相對松散,對外而言只有行政市鎮,影響力明顯不大;亦或者是有識之士看到商機,還在積極布局如嘉善巧克力甜蜜小鎮,特色產業初露端倪。可見,特色產業在地區發展中至關重要,猶如燈塔之于航海,猶如點亮地區經濟的星星之火。
今日,小鎮聚焦當地優勢產業,排除一切不利因素,搭乘特色小鎮這般快速列車,快速駛向產業高度聚集的特色小鎮。桐鄉占國內市場的70%的濮院鎮定位“毛衫之都、時尚名城”的毛衫時尚小鎮,杭州云棲小鎮圍繞“云生態”發展智能硬件產業、打造基于云計算大數據的特色小鎮,龍泉以“龍泉青瓷”主題特色建設集文化創意、產業創新、青瓷體驗、藝術交流于一體的青瓷主題小鎮,諸暨市重點規劃建設“智造硅谷、時尚市集、眾創空間”三大區域的襪藝小鎮……各個特色小鎮確定自身特色,并且凸顯放大成為主攻的有基礎、有優勢產業,積極引導產業鏈相關配套、創客孵化,申請相關土地、財政、政策優惠,致力成為該產業在全國乃至全世界范圍內的強者產業。
明日,特色小鎮完成產業特而強的蛻變。浙江完成100個乃至更多特色小鎮的擴張規劃,特色產業在信息、環保、健康、旅游、時尚、金融、高端裝備制造等七大產業聚焦,同時兼顧茶葉、絲綢、黃酒、中藥、青瓷、木雕、根雕、石雕、文房等歷史經典產業。各個小鎮的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0億元,主導產業發展相對成熟和穩定,成為小鎮的代表和符號,知名度與日俱增,并強力支撐地區經濟居民的穩定收入。明日,小鎮根據自己特色,重點發展的某一產業已相當成熟,地區從研發、生產、物流、銷售、營銷全產業鏈運營,或某一產業的某一具體行業選擇上差異化定位、錯位發展,小鎮特色和產品服務特色彰顯,如此,一鎮一業,百鎮百業,各具特色,陣容之強大,嘆為觀止。某一個地區,不僅僅是這個地區,而是某一產業的典型代表,預示著產業的發展方向,主導產業也成為外界對此地的印象標簽。
然而,看好特色小鎮產業的明日發展,武漢、合肥、青島西海岸等地積極謀劃學習和參考浙江特色小鎮模式,然而無論是浙江臨海、東部的地理區位優勢、各個產業基礎、政策支持,抑或是短期傾力完成50億投資限制,都是其他地區無可比擬的,浙江特色小鎮不可簡單復制,另辟蹊徑才是王道。
二、城市完善“浙”里地區功能
昨日,這里是家鄉的寧靜小鄉村,有的是田園生活的寧靜和安逸,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閑散;這里是零星分布廠區的平靜小鎮,有的是支持地區發展的支柱企業,支持我們周而復始生活的必要資源;這里是城市邊緣的未開發或被大部分人遺忘的中間地帶,有的是靠近城市的交通、信息、資源便利。這里有此有彼,卻唯獨缺少完善城市功能、社會福利和必要保障,這里承載了我們的工作,卻未必有我們的生活和享受,那是離我們更近的城市中心給我們的另一番天地。同時城市內部也出現了諸如交通擁堵、環境污染、子女教育、醫療資源、空心化等一些城市病,懸而未決。
今日,特色小鎮融合浙江特色產業、新型城市化與“兩美浙江”建設,在3平方公里規劃面積,1平方公里建設面積以內設計布局,根據地形地貌確定小鎮的風格面貌,在有限的產業片區周圍構建完善的社區功能,致力于一個高顏值、精而美、讓人們安居樂業的綜合小鎮。富陽硅谷小鎮為提升小鎮品位形象,開工建設銀湖水系及景觀工程、九龍大道改造工程,并投入31億元用于公共配套設施建設,武義縣溫泉小鎮根據小鎮特色將舊村改造遺留的古民居進行搬遷、復建,并配套建造起花園、亭臺樓閣等景觀,打造成江南古民居大觀園,成為溫泉小鎮的一大特色和熱點;嘉善巧克力甜蜜小鎮搭建全面開放的小鎮專屬網絡和“嘉善巧克力甜蜜小鎮專屬云平臺,完全免費享受無線網絡,共享小鎮各景點信息,為游客互動解決問題;湖州市吳興美妝小鎮實行“一小鎮一規劃”的配套電網項目投資,享受個性化供電服務,合理布局土地、環境、站址廊道等公共資源,提升電網的美觀性和節能性……從而打造各自富有特色和品質、宜居宜業的特色小鎮。
明日,特色小鎮完成精而美的蛻變,城市公共服務延伸至特色小鎮乃至農村,社區功能全面鋪開,小鎮區域內實現生活功能配套與自然環境美化,是一個生產、生活、生態高度契合的小鎮。作為獨立單元,這里有的并非管委會式的規劃、行政管理,也并非簡單的主導產業之外的服務業集聚,鎮民有充分的小鎮自治權,政府提供更多的生活配套服務職責,更注重產業集聚與舒適人居的同步建設和完善,低密度建筑、散漫式生活,真正實現“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獨特的小鎮功能。
然而,你我或許都會悠然而生一個疑問,這是另一個房地產新紀元的開始嗎?而與目前所見而言,并非如此,這里特色小鎮的設立及開始于很早之前,產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和地區特色之后,才有特色小鎮的成立,特色小鎮的成立及功能完善更趨向于一個讓自身更光鮮靚麗、更吸引人居、更吸引人眼球的外在驅動提升因素,這里是生產、生活和生態三生結合、包含產業、配套及公共服務的綜合空間,而并非2016年初轟轟烈烈的房地產哄抬大勢下的另一個簡單的非理性產物。
三、人氣集聚“浙”里地區靈魂
昨日,城市周邊及小鎮中心周圍散落分布著各式的工廠、市場、交易中心,初步形成了部分產業的集聚,而年輕人隨著求學路,慢慢落腳城市,海內外專業人士也相應選擇大城市扎根,這里的產業不斷集聚的同時也不免碰到持續擴張的天花板,即創新思維和新鮮血液的持續注入、專業人才的不斷加入、市場人氣的不斷膨脹,這并非簡單的硬件條件而是地區產業靈魂的缺失。
今日,特色小鎮通過各種形式,集聚創業者、風投資本、孵化器等高端要素,吸引市場人氣,促進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等耦合。桐鄉濮院毛衫時尚小鎮設立毛衫創業園里,17層的園區創意設計大樓,匯集海內外各地設計師,并配合成立創意廣場的一對一服務毛衫企業的設計室,打造專業人氣;蕭山機器人小鎮在引入全球機器人領軍企業的同時,引入浙江大學機器人研究中心和上海交大機器人研究中心,使機器人小鎮具有研究開發和生產制造兩大核心功能;余杭夢想小鎮短短半年時間已有300個項目落地,聚集了4100多個創業者;龍泉青瓷小鎮開辟了青瓷博物館、青瓷定制店、青瓷體驗館,吸引了89家青瓷企業、青瓷傳統手工技藝作坊入駐,隨著企業和游客人氣的集聚,青瓷的附加值正不斷被挖掘……截止2016年3月,首批37個特色小鎮集聚了各類創業者近萬個、創業團隊1900多個,新入駐企業達3300家,其中21家為新引進的500強企業,特色小鎮正依靠不同的特色不斷集聚人氣。
明日,特色小鎮是地圖上一團團的熱力輻射點,布滿了形形色色的各式人群,既云集市場主體,又強化產業鏈研發設計、生產到銷售各個環節的主體,既能承接鄉村轉移出來的居民,更能吸引創業的年輕大學生和海內外專業人士,我們不再羨慕發達國家良好的生活環境和工作機會,小鎮才是立于大城市之外、符合現代都市人的生產生活、又讓人愿意留下來創業和生活的人氣集聚理想的夢想空間。這里將會是一個朝氣蓬勃和風華正茂的的小鎮,不斷演繹未來美麗的創業和生活,帶著活力和創新,成就無限遐想的新小鎮。
四、文化成就“浙”里地區特色
昨日,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也成就了一方與眾不同的文化,以產業或者特色延續生存至今,然后也正是這一方人在新文化、新事物的熏陶下,慢慢的褪去了自身的文化特色,取而代之以形形色色的流行元素,君不見滿目盡是星巴克、肯德基、麥當勞,鮮明的傳統印記正在逐漸消亡,文化之根也正在腐朽中逐漸泯滅。
今日,文化這一產業根基在逐漸重新構建,諸如湖州絲綢小鎮、南潯湖筆小鎮、越城黃酒小鎮、蒼南臺商小鎮等,博物館、文化體驗園、非物質文化遺產等項目不斷興起,鮮明的傳統文化點燃了地區經濟之眼,支撐并升級著地區產業。同時,文化旅游成為燃燒各地熱情的另一枚魔力棋子,各特色小鎮瞄準建成3A級以上景區打造自然生態,景寧畬族自治縣畬鄉小鎮,圍繞畬族文化、生態、健康等主題,正建設以旅游、生態、產業、空間“四位一體”的特色小鎮;麗水市蓮都區大港頭鎮古堰畫鄉小鎮,作為巴比松畫派發源地,將畫中古堰和夢中老街、文化與創意與景區融為一體,挖掘和發揚農耕水利文化,培育以油畫為主導的文化產業鏈和休閑度假旅游產業鏈;開化縣根緣小鎮,立足于實現根雕產業與休閑旅游、國學文化、傳統技藝、電子商務、根雕金融的融合發展;龍游縣紅木小鎮,以紅木文化為核心,打造集生態旅游、文化體驗、商務會議、養生度假、紅木展銷于一體的特色小鎮……
明日,行走于特色小鎮,我們的期盼成為現實,小鎮的根留住了,文化成為各小鎮區別于其他濃墨重彩的一筆,這里融合了城市的現代文化韻味、農村的鄉愁記憶韻味,正成就了特的文化內涵。那時,傳統文化結合支柱產業得到了發展和傳承,并走向鼎盛,形成一個個特色的文化標識,而旅游業成長為一個主要經營產業,帶著特色小鎮的文化,隨著來往的游客散布到世界各地,成就了特色小鎮不一樣的品牌和形象。
然則,給歲月以文明,給時光以生命,又正如習大大所述,特色小鎮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讓人愿意留下來工作、創業和生活,特色小鎮建設的目標便在于此。
昨日,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小鎮如此,產業如斯。
今日,世界記住了你,特色小鎮來自“浙”里,卻不僅僅留在這里,這里有夢、有詩意、更有遠方。
明日,特色小鎮是否走進了那里?新一代人相聚遠方,互問歸屬,我自述來自“浙”里xx小鎮,那片夢想起飛之地,也是記憶中承載滿滿鄉愁記憶的“浙”里和心里,而你又來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