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伴隨國家創新驅動戰略的深入實施,多個大城市提出中央創新區或城市科創區的規劃。城市科創區是城市先進生產力與高質量發展的新地標,是城市為科研院所、科創公司、先進制造業打造的科創中心區域。城市科創區將超越原有的高新區、科技城等創新功能區,旨在推動城市核心科創資源整合,形成城市創新合力,升級自主創新能力。
一、雙向創新的轉變
從科研范式和組織模式看,科技創新主要分為正向創新和逆向創新兩種范式。
正向創新,是從基礎研究到應用研究形成高新產業,基本遵循線性創新的范式,涉及從創意到形成價值的全過程,包括研發、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技術研究、小試、中試再到產業,也包括市場銷售、流通、售后服務等鏈條。
逆向創新,是從市場需求出發進行應用型創新形成高新產業,基本遵循網絡創新的范式,圍繞市場需求研究產業、市場、金融與科技,通過網絡和自組織來組織創新活動,我國過去的產業引進、技術引進推動創新的模式,主要是逆向創新范式。
逆向創新要成功,不僅要在起步階段取得低端突破,更重要的是,要不斷向創新鏈上游推進,最終進入基礎研究,力求掌握核心技術,才能在創新中發展壯大。當前,我國創新型城市經過多年高新產業發展的積累,開始推動從逆向創新到正向創新的轉變,通過自主創新推動技術、產業落地。
二、長三角城市群的創新升級
2023年2月,科技部發布《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監測報告2022》,長三角有27個城市進入榜單,11個城市躋身前三十,包括江蘇的南京、蘇州、無錫、常州、鎮江和揚州,浙江的杭州、寧波、嘉興,安徽的合肥、蕪湖。而且,南京、杭州位于深圳之后的二三位。
從長三角城市創新生態來看,基本形成了核心區雙三角驅動和外圍區廊道節點帶動的組團空間形態,同時跨越G60科創走廊與G42高端智能制造業走廊,形成共生共融的發展態勢。近滬城市組團、南京-合肥城市組團、浙北城市組團,在科技創新上競相發展。
從城市創新看,主要城市都在發力自主創新,打造更高階的城市科創區,整合正向創新和逆向創新的各種資源。從整體創新來看,2020年12月,科技部印發《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建設發展規劃》,“十四五”期間要完成長三角科創共同體的體系構建。
從整體創新看,長三角也在積極營造區域創新合力。典型做法如成立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以上海長三角技術創新研究院為主體,聯合江蘇、浙江、安徽等地相關機構共同組建的綜合類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總部位于上海張江科學城。自2017年開始,長三角國創中心陸續在長三角多個區域成立了創新服務中心,包括常州、蘇州、昆山、揚州、徐州等城市。
三、寧波的雙向創新發展
寧波的城市特點一直是圍繞制造和貿易的實體經濟,從科創經濟發展看,已經走過了模仿創新、改良創新到系統創新的過程。與國內制造業強市一樣,寧波面臨科創3.0時代挑戰,需重新尋找城市創新路徑,土地、成本帶來的寧波輝煌難持續,未來急需走出城市自主創新之路。
寧波自身條件決定其需要正向、逆向創新“雙輪驅動”。寧波傳統制造業升級驅動智能經濟發展,市場驅動,企業主導的應用型創新需求大,寧波步入自主創新階段,基礎核心技術聯合攻關成另一發展重點。
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機遇下,寧波市發力建設高水平創新型城市,面向新材料、工業互聯網、關鍵核心基礎件三大科創高地建設,甬江科創大走廊、甬江實驗室等重大平臺。在甬江實驗室,集聚了3D數字制造、顯示感知、光子集成、智能控制、先進電驅等重點行業尖端領域的研究平臺。
面向新一代通信與網絡、人工智能、生物技術等前沿科學領域,寧波工業互聯網研究院、復旦大學寧波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學寧波人工智能研究院、北京大學寧波海洋藥物研究院等。復旦大學寧波研究院,實現了約200個孵化項目的產業化,累計實現產值超100億元。
四、甬江科創區引領寧波創新升級
2019年2月,寧波提出大東部科創新區規劃,覆蓋南北高教園區、新材料科技城、國家高新區、東部新城、南部商務區等功能區,規劃面積約90平方公里。2022年12月,寧波進一步提出甬江科創區規劃,規劃面積約197平方公里,總體發展定位為“立足寧波、服務區域、面向未來的世界一流科創策源中心”,充分展示了寧波創新升級的雄心。
甬江科創區的空間結構,可概括為“一區四港多組團”。
“一區”即甬江科創區,作為寧波創新發展的核心引擎。
“四港”是甬江科創區的核心功能板塊,包括:圍繞原始創新和基礎研究的“科學港”,圍繞數字創新和研發轉化的“數創港”,圍繞國際交流和青年創新的“青創港”,圍繞總部服務和高端配套的“總部港”。
“多組團”是規劃確定的多個主導產業組團,包括基礎新材料產業組團、綠色應用新材料產業組團、高端裝備智造產業組團、工業互聯網產業組團等。
甬江科創區的科創經濟,主要根植于寧波制造業優勢,推動實體經濟與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發展,主要涉及三大科創發展路徑:
(1)組建專業科研團隊研發攻關
組建科創人才“超級智庫”,實施重大研發計劃;梳理代表性產業關鍵技術點,設置科創專項推動逆向創新;正向創新與逆向創新聯動,推進產學研協同創新和市場化創新聯盟。
(2)建設高水平創新培育載體
建設產業技術研究院等新型科研機構,搭建概念驗證中心等創新培育載體,推動科研成果應用轉化;建設科研創新人才培育平臺、科研服務平臺。
(3)構建內外聯動的創新生態
積極爭取國家級實驗室和重大科學裝置項目,搭建“基礎研究+技術開發+成果轉化+金融支持”創新鏈,重建寧波科技創新生態圈,為雙向創新營造良好生態。